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9/24 社會科學研究法 {科學與研究}

一、課堂活動內容
老師要大家在白板上寫下大家在讀完教科書之後還不了解的三個詞彙,在大家都寫完之後,我發現到除了一些大家有共同疑問的名詞之外,還有一些詞彙對我來說是模糊或不清楚的。經過同學的分類後,大家的分類方式其實都不盡相同,但是分類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如何在這一堆詞彙當中能夠有組織性的分類與歸類。在經過老師的解說之後,我們知道這一些詞彙可以分成三大類,分別是科學哲學研究方法其他社會理論

二、學習的認知面
1. Scientific knowledge comes from scientific research.
2. 科學哲學(研究思想):包含社會現象、社會理論、主義等。
3. 研究方法(Basic concepts的問題):實徵(practical)、實證(positivism)為量化研究,如:縱貫性研究、評估研究等。
4. 如何能學好研究方法:理論與實作須兼顧,多閱讀相關文獻。
5. 研究方法在學習上有何困難之處:理論與理解理論的內涵,以及實作上的困難之處。

Ch.1 科學與研究
Ø 科學如何發生作用:使用特別的方法蒐集資料,資料是指實徵(empirical)的證據或資訊。資料是可以量化方式(以數字呈現)或質化方式(文字圖像或實物)呈現。
Ø 偽科學可視為未來科學,因為帶有迷思、幻想或希望的科學事實在未來有可能會被證實。
Ø 應該如何看待世界:存疑、誠實與共享,保持懷疑的態度面對世界。
Ø 研究過程的步驟是循環性的,非直線性的。
Ø 科學界的規範:客觀性、系統性質疑、公正無私、研究成果共有主義和誠實。
Ø 量化研究:探討客觀事實、驗證事實。
Ø 質化研究:建構想法、現象與過程。

三、學習的行動面
在上完今天的課程之後,發現到自己對於閱讀過的內容不是那麼的了解,除了老師上課已經解說過的一些詞彙之外,還有很多事我還不了解的,像是詮釋學、紮根理論、社會建構主義等等,在課後我想我需要再去查查看那一些是什麼意思,課文中的內容也透過老師上課後有比較了解的感覺,不過也是需要花一些時間在看一次,這樣才會對內容更加深刻!研究方法真的是一門很重要的一堂課,以後要認真讀書理解書本中的理論,然後取得實作的經驗多練習。

四、學習的感受面
課堂中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讓我印象深刻,「多閱讀論文是否有助於學習研究方法?」,一開始聽到這個問題讓我有點疑惑,因為我原本以為在閱讀論文之後會對於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了解也會學習到很多實作上的經驗,而老師的回答是”不一定”,因為是要讀”好的論文”才會學習到正確的研究方法。在聽完老師的回答之後讓我感到非常的認同,因為現在的論文非常多,但是其實有一些論文並不是藉由嚴謹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的,這也讓我想到說現在論文的”質”其實是參差不齊的,因此如果看到了不正確的論文其實反而是會誤導我們的認知。如果自己沒有學好研究方法,還會以為別人用的研究方式都是對的,這樣的學習是很危險的。除此之外,又讓我想到老師一直強調要有懷疑、存疑的研究態度,因此在我們看到任何文獻的時候我們不能一昧的相信文中所寫的都是對的而全部吸收,正確的學習態度是要能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勇於質疑自己看到或閱讀的內容。我覺得自己在獨立思考和存疑的能力還是不夠,之後應該要多培養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畢竟身為研究生是需要有研究的能力,因此在進行研究之前,我一定要先培養自己習慣於思考與懷疑的學習模式,這樣在往後的研究過程中才會擁有正確的研究方法與態度。

9/22 圖書資訊學研究&圖資領域圖

9/22 圖書資訊學之演進與意涵

今天上課老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圖書資訊學的權威是誰?” “圖書資訊學科中有沒有一個大家一致認定的共識?”老師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大家認真思考之後,發現到大家不是想不出來有那一位權威,就是認為的權威都不一樣。在這個問題之後讓我開始思考到圖書資訊學到底是怎麼樣的一門學科,或是它其實不能算是一門學科而是專業技術?老師說現代學科的發展動力來自兩方面:(1)強烈的社會需求和(2)學科內部理論機制的活力,由這兩項的定義來看,圖資確實是可以被定義為一門學科。

而圖書資訊學這一門學科的存在原因為何?第一,就是資訊擷取(Information Access)的目的,因為時空與地域的限制,因此圖書館擁有資訊取用的功能。第二,即資訊超載(Information Overload)的問題而造成資訊焦慮,在目前資訊爆炸的時代當中,如何在那麼多的資訊當中擷取有用的資訊也是圖書館存在的必要原因之一,最後,因為存在著越來越大的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的問題,圖書館需要扮演教育的角色,圖書館所提供的各種個人化服務如:SDI、CCS等,還有其他的圖書館利用教育都是為了解決城鄉之間的數位落差問題。而利用教育的方法有三方面:由廠商、館員或是讀者來教育其他讀者。

◎ 成為學科的條件:
1. 理論基礎:重要問題、研究方法、應用價值
2. 學術社群:學校、學會或研討會等
3. 工作職場:相關的機構或公會
4. 社會價值:專業倫理,對個人、組織、社會的貢獻

◎ 圖書資訊學之演進
目錄學→文獻學→科學資訊→資訊檢索→資訊學→資訊科學→圖書館學→圖書資訊學

  1. 目錄學:收集的功能,collector,具學術性傾向
  2. 文獻學:(內在部分) content、metadata,文獻內容、型式
  3. 科學資訊:Vannevar Bush
  4. 資訊檢索:大量深度的社會化資訊技術應用,文獻(news)、系統(google)與使用者(yahoo)導向
  5. 資訊學:以資訊結構與特徵的研究為主
  6. 資訊科學:研究資訊的屬性與行為的學門( properties& behavior of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7. 圖書館學:其特性為收集書籍的場所

疑慮:- 缺乏理論,經驗知識居多- 板塊式的知識構成- 依工作業務發展出的知識

◎ 學習心得:

今天的課程內容主要是在探討圖書資訊學的學科意義與內涵,由目錄學慢慢演進,進而與科學結合,最後變成圖書資訊學,由圖書資訊學的演變過程可以發現圖資是一個相當多元化的學科,因此映證到當今的圖書資訊學領域相當廣泛,能夠與新的資訊加以結合,像是Web2.0、數位學習、數位出版等,由此可見圖資是個橫跨多個學域的一門學科。但是令人憂慮的是,我以前就常常遇到別人問我「圖資是在學什麼呢?」,每次遇到這一個問題都覺得很難以回答,因為我們學的科目很多元化,除了圖書相關的編目、管理或組織之外,我們也學媒體相關與電腦相關的課程,甚至在統計學或微積分也是我們有可能會接觸的科目,通常對方在聽完之後,都會覺得我們怎麼學那麼多,但是其實自己回想之後,發現到學過這麼多類的科目之後,對於每一個部份都只有淺薄的了解,並不像是資工系、統計系或是大傳系的學生學的那麼透徹與深入,我們感覺是都有學到,但是都只會那一科的皮毛而已。如此一來,我們與別人相較之下所謂的專業學科難道就只有圖書編目嗎?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學到許多跨領域的知識,圖資也可以與各領域的學科相結合,如:圖資與教育結合出數位學習。另一方面,圖資也是個不斷創新與進步的學科,透過與新的領域的結合,碰撞出更多的學術火花!

我的圖資領域圖:

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9/17 社會科學研究法 {介紹}

上過了第一堂的研究方法之後, 深深覺得這是一門令人壓力頗大的課. 因為涵蓋的東西很多又很難的感覺, 光是美美老師要我們寫出我們對於研究方法的知識就讓我發覺自己會的東西還真是少, 只能概括性的說明一些問卷法啊訪談法那些粗略的東西. 深入的知識卻是一無所知, 讓我深刻的感受到我要看的書和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要趕快找書來看了!!

不過除了課程之外, Free Mind倒是個我覺得很有用的軟體, 之前寫作文的時候老師常常要我們做brainstorming, 然後在紙上自己畫一堆圈圈, 現在有了這個軟體實在是方便很多又能讓筆記看起來很整齊又有組織性!! 我想這個筆記軟體非常的適合我!!

第一週的課程美美老師就跟我們說了研究方法的三要素, 也就是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為何.
一. Inquiry(including problems and questions): providing questions
二.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data research+data analysis
三. Findings: 研究結果

之後的課程內容應該就是會在更深入的探討研究方法!!希望我能順利並充實的度過這一門課!!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新學校新生活

開學已經第二天了,對於研究所好像還是不是那麼習慣,上課的環境也跟以前大不同,雖然離家裡很近,可是為什麼每次回家都那麼痛苦!!公車超難等的啦!!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