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Foster教授上的第一堂課,上課的內容是探討有關文獻檢閱的主題,這次上課的重點有四個方面。
1. 為什麼我們需要進行文獻檢閱?
2. 什麼是文獻檢閱?
3. 我們可以從哪裡找到文獻?
4. 我們要如何評鑑一篇研究文章?
Foster教授首先藉由研究步驟引導我們了解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的區別,研究過程是透過演譯法的方式進行的,量化研究是在第一階段(Select Topic)進行文獻檢閱,而且理論先於研究。而質化研究則是在研究的最後產生理論。
二、學習的認知面
- 什麼是文獻檢閱:為知識之累積建立假設,讓研究者可以互相分享研究結果,進而能夠相互學習。
- 為什麼要進行文獻檢閱:將知識做連結,將新的知識與舊的知識連結,並整合與摘要研究領域的知識,從其他文獻中學習與刺激新的想法。
- 文獻檢閱的類型:
1. self-study review: 作者證明對於特定主題的熟悉程度,通常為教育計畫或課程要求的一 部份。
2. content review: 作者將特定的研究連結到更大範圍的知識當中。
3. integrative review: 通常出現在文獻的第二章,呈現與摘要目前相關的知識與論點。
4. methodological review: 比較與評估各種研究中不同研究法的優缺。
5. theoretical review: 相同主題呈現出的理論與概念,以假設. 邏輯. 或範圍比較之。
6. historical review: 藉由追溯時間的方式,對於文獻的概念. 理論. 或研究方法之歷年發展進行文縣檢閱。
三、學習的行動面
1. LIS學術資源的清單:
-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 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
- 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
- NBI NET
-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 圖書與資訊學刊
- LISA
- LISTA
-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 圖書資訊學研究
- 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
- 國家圖書館館刊
- 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
2. 自己進行文獻檢閱的經驗:
前一陣子幫老師做研究計畫時要尋找有關圖書館統計標準的相關文獻,首先我會到期刊篇目資料庫或是其他資料庫利用關鍵詞查找圖書館統計標準的相關資料,但是這是一個資料量比較少的領域,因此,所能找到的資料相當有限。於是我再透過更大範圍的檢索詞彙進行檢索以取得更多的資料,找到符合的資料之後,我透過滾雪球的方式,利用文獻的參考資料找到更多符合的資料,再從這些資料尋找文獻全文進行閱讀。
四、學習的感受面
這一堂由Foster教授所教授的課讓我備感壓力,也許是因為老師講話的速度較快,又帶有英式口音的關係,所以在理解上比較吃力,我想也很有可能是我還沒有適應老師吧! 所以在之後的幾堂課都要很認真的聽講,課前也要先做完備的預習,才能幫助自己更快的進入狀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